2012年12月1日,一場漢服知識講座在中山大學南校區舉行。
這場講座由中山大學銅雀漢服社邀請,廣州漢服協會的三位漢服復興志愿者主講,內容涉及傳統禮儀、漢服基礎知識和傳統審美,吸引了不少中大同學參聽。這是廣州漢服協會首次在中山大學舉辦漢服與傳統文化講座。
禮儀動作示范
首先是廣州漢服協會學術部冷正祥進行《漢民族禮儀簡述》的簡短講解,為大家介紹了漢民族禮儀的歷史與現狀、漢民族禮儀復興目的,對周禮進行概述,指出在當代復興的禮儀主要有祭禮、出生禮、成人禮(冠笄禮)、昏禮(婚禮)、射禮等,介紹了常用的禮儀動作,并由華南師范大學漢服社兩位同袍友情示范了常見的禮儀動作。
漢服基礎講解
廣州漢服協會宣傳部的楊蕾老師為大家帶來《華夏有衣,襟帶天地》的演講,聲情并茂,深深觸動在場的觀眾。
楊蕾老師首先通過一段小學生演出的漢服及漢禮展示視頻,向大家介紹和展示了漢服概念誤區、漢服的常見形制和款式、基本的漢民族禮儀。小朋友們的演出可愛、認真,楊蕾老師的解說錄音標準、悅耳,氣氛透過視頻感染了現場同學。
接下來介紹漢服的常見種類、特點、衍生和辨別,由于經常有人將漢服誤認作和服、韓服,或者將旗袍、唐裝視為漢民族服裝,楊蕾老師講解了漢服與和服和韓服的關系和區別、漢服與旗袍和唐裝的意義區別,使大家受益匪淺。
我們應該怎樣正確、理性地面對漢服的歷史?楊老師指出,由于漢服有可能被認為是歷史自然淘汰、被認為在現代復興的意義不大,有必要認真了解漢服是怎樣消亡的,因此著重介紹了明末清初滿清入關施行的剃發易服令的這一段歷史。無數先人反抗犧牲,華夏衣冠被慘酷無情地扼殺,不禁令人唏噓、抽噎。
“現在能像蕾蕾老師這樣做的同袍,真的不多。”在場的漢服同袍感動得眼眶濕潤,認為楊蕾老師為漢服復興身體力行做了大量認真和出色的工作。
“(這段歷史)我講了十幾遍了,每次都控制不了悲傷。如果是看悲劇電影,一般二遍三遍就沒那么傷心了……我們要實事求是地面對歷史,這樣才能更好地傳承和發揚優秀的傳統文化。”主講楊蕾在接受筆者采訪時表示。
傳統審美介紹
講座的最后,由廣州漢服協會會長崔佩紅女士給大家介紹《漢服的傳統審美》。
崔女士首先由時下的干露露現象引出民眾需要樹立積極正面的審美的觀念,接著指出西方審美喜好性感和暴露的外在,但中國傳統審美則強調溫柔、內斂的氣質。面對漢服復興,在熱愛漢服的同時,更應該懷著敬畏的心情,通過嚴謹的研究,盡可能地接近真正的傳統,
據了解,接下來數周內,廣州漢服協會將還有3場左右的漢服、歷史、文化方面的講座,分別在廣州各中學、大學舉行,大家可以通過微博(@廣州漢服協會)和QQ群(141304524)關注最新動態。(廣州漢服協會宣傳部)
|